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通过观察、猜测、实验、推理等活动,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“抽屉问题”的一般模型。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“模型化”,用“抽屉原理”加以解决。
2、在经历将具体问题“数学化”的过程中,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感受数学的魅力。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,在灵活应用中,进一步理解“抽屉原理”。
教学准备:
一个盒子、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为一份,准备这样的教、学具若干份。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直接导入
学习例3:
师: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。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,最少要摸出几个球?请同学们猜一猜!
预设学生猜想:
1、只摸两个球就能保证是同色的。
2、摸3个球就能保证有2个是同色的。
3、摸出5个球,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。
。。。。。。
二、动手操作,验证猜想
独立思考----组内交流----动手操作----验证猜想
此环节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,要注意引导学生把“摸球问题”与“抽屉问题”联系起来。
学生汇报交流,分析推理
小组汇报探究的过程与结果。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汇报。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。
达成统一认识。即:本题中,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,最少要摸出3个球。
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习推理,新旧知识沟通联系。
问题:1、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是同色的?
2、例题3和“抽屉问题”有联系吗?说说你们的理解。
请学生先想一想,再和同桌说一说,最后全班交流。
得出结论:“抽屉数”就是“颜色数”,“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,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。”
注意:在实际问题和“抽屉问题”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因此,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思考,慢慢去感悟。逐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“抽屉问题”,并找出这里的“抽屉”是什么,“抽屉”有几个。一共有红、蓝两种颜色的球,就可以把两种“颜色”看成两个“抽屉”。
三、巩固练习,加深理解
1、师:请同学们反过来思考一下,至少摸出5个球,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几个是同色的?
2、做一做
评论